本報記者 顧寧 劉昕彤
為(wei) 貫徹落實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關(guan) 於(yu) “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幹預,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誌、健身心”的部署,3月14日,國家體(ti) 育總局青少司圍繞做好體(ti) 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舉(ju) 辦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邀請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共商共議。
會(hui) 上,國家體(ti) 育總局青少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幾年體(ti) 教融合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體(ti) 育總局廣泛開展“奔跑吧·少年”兒(er) 童青少年主題健身等示範性活動,開展體(ti) 育支教,推動體(ti) 育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發布“兒(er) 童青少年科學健身20條”,引導青少年科學健身。教育部門也出台係列文件,增加體(ti) 育活動時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推進賽事融合。下一步工作要從(cong) 完善政策製定、加快推進試點城市建設、廣泛開展青少年體(ti) 育賽事活動等多個(ge) 關(guan) 鍵方麵發力,促進教育、體(ti) 育、學校、家庭及社會(hui) 等多方協同合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紮實、高效推動全國青少年健康素質提升工作邁上新台階。
體(ti) 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霞表示,體(ti) 育對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yi) 。一直以來,體(ti) 育總局運醫所圍繞“體(ti) 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開展“青少年脊柱與(yu) 視力健康”和“中國兒(er) 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調查與(yu) 幹預”專(zhuan) 項活動,組織全國性學術交流大會(hui) ,擴大社會(hui) 影響力,開展運動幹預青少年健康的科學研究以及線下線上各類科普宣教和賽事活動。未來,運醫所將通過“青少年健康醫學中心”平台,總結歸納已有成果,整合體(ti) 醫資源,為(wei) 運動促進青少年健康,防治早發疾病貢獻力量。
北京體(ti) 育大學副校長、教授王榮輝建議,提高青少年體(ti) 質水平需要在科研上下功夫,要開展身心健康監測,創建數據庫,研究智能測評、綜合幹預等技術,探索體(ti) 教融合評價(jia) ,消除心理危機;製定科普叢(cong) 書(shu) ;發揮高校優(you) 勢提升基層教師能力;將數智化技術納入規劃,研究應用,完善數據庫,促進跨部門合作,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任萍說:“在體(ti) 教融合背景下,體(ti) 育應該與(yu) 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有機融合並預防前置,加強體(ti) 育教師能力隊伍建設,提升體(ti) 育課有效性,規範體(ti) 育課流程,關(guan) 注體(ti) 育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此外,體(ti) 育總局可以牽頭開發含心理元素的大課間體(ti) 育項目並通過教育係統投放,重視賽事的全員普及性。”
中國教科院體(ti) 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於(yu) 素梅表示,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幹預要求,需從(cong) 三方麵著手。首先是需要正確認識體(ti) 育與(yu) 健康的關(guan) 係,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理念,明確體(ti) 育學習(xi) 目的。二是要形成合力,體(ti) 育、教育、衛生部門要加強融合,學校、社會(hui) 、家庭要分擔責任,政府、學校、家庭和孩子要統一目標,共同聚焦孩子健康成長。三是要通過精準把控體(ti) 質健康,精準組織體(ti) 育活動,強化教研、試點和研究活動,提升體(ti) 育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推進課程改革,破解體(ti) 育教育中的難題,創設良好體(ti) 育環境,讓學生享受運動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
北京大學兒(er) 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宋逸認為(wei) ,兒(er) 童青少年體(ti) 質健康促進可借鑒“監測—識別—幹預—評估”的公共衛生框架。以數據監測為(wei) 基礎,依托全國性大數據發現我國兒(er) 童青少年疾病譜轉變,目前青少年肥胖、近視等常見病共存,多重負擔成為(wei) 重大問題,應該以精準幹預為(wei) 路徑,分層分級落地幹預,分人群管理,從(cong) 製度、環境、基層賦能著手,如設 “體(ti) 育副校長” 等。以及時評估為(wei) 提升優(you) 化提供量化證據,通過基礎監測和合理設計,總結推廣有效可複製的幹預措施。
作為(wei) 一名眼科醫生,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醫學視光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李仕明認為(wei) ,近視不僅(jin) 影響兒(er) 童青少年眼健康,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高度近視個(ge) 體(ti) 更易焦慮,戶外活動(非劇烈運動)的近視防控效果優(you) 於(yu) 室內(nei) 活動,需注重科學運動幹預。同時要重視家長教育,對家長開展健康教育並發揮其主動性以形成長期效應。
中科院心理所認知與(yu) 發展心理學研究室研究員魏高峽說:“青少年突出的問題包括近視、超重、抑鬱、焦慮、成癮、厭學、飲食失調、校園欺淩等,都可以通過體(ti) 育運動加以解決(jue) 。團隊進行的基礎研究表明不同運動強度會(hui) 對攻擊性行為(wei) 產(chan) 生影響,體(ti) 質差異的學生從(cong) 體(ti) 育運動中的受益也不同。我們(men) 現在提供了數智心理教練平台,針對心理風險青少年提供運動解決(jue) 方案,對普通青少年提供增強心理能力的工具和方案,同時對學生身心健康數據聯盟工作進行隊列研究。”
體(ti) 育總局科研所國民體(ti) 質與(yu) 科學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徐建方強調,體(ti) 育是“五育”的物質基礎,是健全人格、錘煉意誌的核心途徑。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強意誌、健身心”,正是要將體(ti) 育從(cong) 傳(chuan) 統的運動技能提升為(wei) 全麵育人的係統工程,推動教育從(cong) “重分數”向“重素質”轉變,實現“以體(ti) 育人”的深層價(jia) 值。建議構建全國性青少年科普平台,持續開展青少年健身科普活動;完善青少年體(ti) 質健康促進幹預模式,實施青少年體(ti) 質健康幹預行動計劃;持續創編形式多樣的科普作品;推進體(ti) 教衛深度融合參與(yu) 青少年健康工作。
審核:張素琦